Input 結構體¶
繼承關係¶
基類¶
public CustomClassHolder
結構體文件¶
-
struct Input : public CustomClassHolder¶
用於儲存輸入範圍的結構體 (由 TensorRT 最佳化配置檔案使用)
此結構體可以儲存表示輸入形狀的單個向量,表示靜態輸入形狀;或儲存一組三個輸入形狀,表示引擎允許的最小、最優和最大輸入形狀。
公共函式
-
inline Input()¶
-
TORCHTRT_API Input(std::vector<int64_t> shape, TensorFormat format = TensorFormat::kContiguous)¶
從向量構造用於靜態輸入大小的新 Input 規範物件,可選引數允許使用者配置預期的輸入形狀張量格式。 dtype(輸入的預期資料型別)預設為 PyTorch / 傳統 TRT 約定(僅限 FP32 的輸入使用 FP32,FP32 和 FP16 都支援時使用 FP16,Int8 使用 FP32)
- 引數
shape – 輸入張量形狀
format – 輸入的預期張量格式(預設為 contiguous)
-
TORCHTRT_API Input(std::vector<int64_t> shape, std::vector<double> tensor_domain, TensorFormat format = TensorFormat::kContiguous)¶
從 c10::ArrayRef (tensor.sizes() 生成的型別)、向量構造用於靜態輸入大小的新 Input 規範物件,可選引數允許使用者配置預期的輸入形狀張量格式 dtype(輸入的預期資料型別)預設為 PyTorch / 傳統 TRT 約定(僅限 FP32 的輸入使用 FP32,FP32 和 FP16 都支援時使用 FP16,Int8 使用 FP32)
- 引數
shape – 輸入張量形狀
tensor_domain – 張量輸入的允許範圍 [low, high)
format – 輸入的預期張量格式(預設為 contiguous)
-
TORCHTRT_API Input(std::vector<int64_t> shape, DataType dtype, TensorFormat format = TensorFormat::kContiguous)¶
從向量構造用於靜態輸入大小的新 Input 規範物件,可選引數允許使用者配置預期的輸入形狀張量格式。
- 引數
shape – 輸入張量形狀
dtype – 輸入的預期資料型別(如果可檢測,預設為第一個張量計算中權重的型別,否則為 Float32)
format – 輸入的預期張量格式(預設為 contiguous)
-
TORCHTRT_API Input(std::vector<int64_t> shape, DataType dtype, std::vector<double> tensor_domain, TensorFormat format = TensorFormat::kContiguous)¶
從向量構造用於靜態輸入大小的新 Input 規範物件,可選引數允許使用者配置預期的輸入形狀張量格式。
- 引數
shape – 輸入張量形狀
dtype – 輸入的預期資料型別(如果可檢測,預設為第一個張量計算中權重的型別,否則為 Float32)
tensor_domain – 張量輸入的允許範圍 [low, high)
format – 輸入的預期張量格式(預設為 contiguous)
-
TORCHTRT_API Input(c10::ArrayRef<int64_t> shape, TensorFormat format = TensorFormat::kContiguous)¶
從 c10::ArrayRef (tensor.sizes() 生成的型別)、向量構造用於靜態輸入大小的新 Input 規範物件,可選引數允許使用者配置預期的輸入形狀張量格式 dtype(輸入的預期資料型別)預設為 PyTorch / 傳統 TRT 約定(僅限 FP32 的輸入使用 FP32,FP32 和 FP16 都支援時使用 FP16,Int8 使用 FP32)
- 引數
shape – 輸入張量形狀
format – 輸入的預期張量格式(預設為 contiguous)
-
TORCHTRT_API Input(c10::ArrayRef<int64_t> shape, std::vector<double> tensor_domain, TensorFormat format = TensorFormat::kContiguous)¶
從 c10::ArrayRef (tensor.sizes() 生成的型別)、向量構造用於靜態輸入大小的新 Input 規範物件,可選引數允許使用者配置預期的輸入形狀張量格式 dtype(輸入的預期資料型別)預設為 PyTorch / 傳統 TRT 約定(僅限 FP32 的輸入使用 FP32,FP32 和 FP16 都支援時使用 FP16,Int8 使用 FP32)
- 引數
shape – 輸入張量形狀
tensor_domain – 張量輸入的允許範圍 [low, high)
format – 輸入的預期張量格式(預設為 contiguous)
-
TORCHTRT_API Input(c10::ArrayRef<int64_t> shape, DataType dtype, TensorFormat format = TensorFormat::kContiguous)¶
從 c10::ArrayRef (tensor.sizes() 生成的型別) 和向量構造用於靜態輸入大小的新 Input 規範物件,可選引數允許使用者配置預期的輸入形狀張量格式。
- 引數
shape – 輸入張量形狀
dtype – 輸入的預期資料型別(如果可檢測,預設為第一個張量計算中權重的型別,否則為 Float32)
format – 輸入的預期張量格式(預設為 contiguous)
-
TORCHTRT_API Input(c10::ArrayRef<int64_t> shape, DataType dtype, std::vector<double> tensor_domain, TensorFormat format = TensorFormat::kContiguous)¶
從 c10::ArrayRef (tensor.sizes() 生成的型別) 和向量構造用於靜態輸入大小的新 Input 規範物件,可選引數允許使用者配置預期的輸入形狀張量格式。
- 引數
shape – 輸入張量形狀
dtype – 輸入的預期資料型別(如果可檢測,預設為第一個張量計算中權重的型別,否則為 Float32)
tensor_domain – 張量輸入的允許範圍 [low, high)
format – 輸入的預期張量格式(預設為 contiguous)
-
TORCHTRT_API Input(std::vector<int64_t> min_shape, std::vector<int64_t> opt_shape, std::vector<int64_t> max_shape, TensorFormat format = TensorFormat::kContiguous)¶
從 c10::ArrayRef (tensor.sizes() 生成的型別) 構造用於動態輸入大小的新 Input 規範物件,適用於 min、opt 和 max 支援的大小。 dtype(輸入的預期資料型別)預設為 PyTorch / 傳統 TRT 約定(僅限 FP32 的輸入使用 FP32,FP32 和 FP16 都支援時使用 FP16,Int8 使用 FP32)
- 引數
min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最小形狀
opt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目標最佳化形狀
max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最大可接受形狀
format – 輸入的預期張量格式(預設為 contiguous)
-
TORCHTRT_API Input(std::vector<int64_t> min_shape, std::vector<int64_t> opt_shape, std::vector<int64_t> max_shape, std::vector<double> tensor_domain, TensorFormat format = TensorFormat::kContiguous)¶
從 c10::ArrayRef (tensor.sizes() 生成的型別) 構造用於動態輸入大小的新 Input 規範物件,適用於 min、opt 和 max 支援的大小。 dtype(輸入的預期資料型別)預設為 PyTorch / 傳統 TRT 約定(僅限 FP32 的輸入使用 FP32,FP32 和 FP16 都支援時使用 FP16,Int8 使用 FP32)
- 引數
min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最小形狀
opt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目標最佳化形狀
max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最大可接受形狀
tensor_domain – 張量輸入的允許範圍 [low, high)
format – 輸入的預期張量格式(預設為 contiguous)
-
TORCHTRT_API Input(std::vector<int64_t> min_shape, std::vector<int64_t> opt_shape, std::vector<int64_t> max_shape, DataType dtype, TensorFormat format = TensorFormat::kContiguous)¶
從向量構造用於動態輸入大小的新 Input 規範物件,適用於最小形狀、最優形狀和最大形狀支援的大小,可選引數允許使用者配置預期的輸入形狀張量格式。
- 引數
min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最小形狀
opt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目標最佳化形狀
max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最大可接受形狀
dtype – 輸入的預期資料型別(如果可檢測,預設為第一個張量計算中權重的型別,否則為 Float32)
format – 輸入的預期張量格式(預設為 contiguous)
-
TORCHTRT_API Input(std::vector<int64_t> min_shape, std::vector<int64_t> opt_shape, std::vector<int64_t> max_shape, DataType dtype, std::vector<double> tensor_domain, TensorFormat format = TensorFormat::kContiguous)¶
從向量構造用於動態輸入大小的新 Input 規範物件,適用於最小形狀、最優形狀和最大形狀支援的大小,可選引數允許使用者配置預期的輸入形狀張量格式。
- 引數
min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最小形狀
opt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目標最佳化形狀
max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最大可接受形狀
dtype – 輸入的預期資料型別(如果可檢測,預設為第一個張量計算中權重的型別,否則為 Float32)
tensor_domain – 張量輸入的允許範圍 [low, high)
format – 輸入的預期張量格式(預設為 contiguous)
-
TORCHTRT_API Input(c10::ArrayRef<int64_t> min_shape, c10::ArrayRef<int64_t> opt_shape, c10::ArrayRef<int64_t> max_shape, TensorFormat format = TensorFormat::kContiguous)¶
從 c10::ArrayRef (tensor.sizes() 生成的型別) 構造用於動態輸入大小的新 Input 規範物件,適用於 min、opt 和 max 支援的大小。 dtype(輸入的預期資料型別)預設為 PyTorch / 傳統 TRT 約定(僅限 FP32 的輸入使用 FP32,FP32 和 FP16 都支援時使用 FP16,Int8 使用 FP32)
- 引數
min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最小形狀
opt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目標最佳化形狀
max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最大可接受形狀
format – 輸入的預期張量格式(預設為 contiguous)
-
TORCHTRT_API Input(c10::ArrayRef<int64_t> min_shape, c10::ArrayRef<int64_t> opt_shape, c10::ArrayRef<int64_t> max_shape, std::vector<double> tensor_domain, TensorFormat format = TensorFormat::kContiguous)¶
從 c10::ArrayRef (tensor.sizes() 生成的型別) 構造用於動態輸入大小的新 Input 規範物件,適用於 min、opt 和 max 支援的大小。 dtype(輸入的預期資料型別)預設為 PyTorch / 傳統 TRT 約定(僅限 FP32 的輸入使用 FP32,FP32 和 FP16 都支援時使用 FP16,Int8 使用 FP32)
- 引數
min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最小形狀
opt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目標最佳化形狀
max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最大可接受形狀
tensor_domain – 張量輸入的允許範圍 [low, high)
format – 輸入的預期張量格式(預設為 contiguous)
-
TORCHTRT_API Input(c10::ArrayRef<int64_t> min_shape, c10::ArrayRef<int64_t> opt_shape, c10::ArrayRef<int64_t> max_shape, DataType dtype, TensorFormat format = TensorFormat::kContiguous)¶
構建一個新的 Input 規格物件,用於根據 c10::ArrayRef(由 tensor.sizes() 生成的型別)為最小、最優和最大支援尺寸指定動態輸入大小。
- 引數
min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最小形狀
opt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目標最佳化形狀
max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最大可接受形狀
dtype – 輸入的預期資料型別(如果可檢測,預設為第一個張量計算中權重的型別,否則為 Float32)
format – 輸入的預期張量格式(預設為 contiguous)
-
TORCHTRT_API Input(c10::ArrayRef<int64_t> min_shape, c10::ArrayRef<int64_t> opt_shape, c10::ArrayRef<int64_t> max_shape, DataType dtype, std::vector<double> tensor_domain, TensorFormat format = TensorFormat::kContiguous)¶
構建一個新的 Input 規格物件,用於根據 c10::ArrayRef(由 tensor.sizes() 生成的型別)為最小、最優和最大支援尺寸指定動態輸入大小。
- 引數
min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最小形狀
opt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目標最佳化形狀
max_shape – 輸入張量的最大可接受形狀
dtype – 輸入的預期資料型別(如果可檢測,預設為第一個張量計算中權重的型別,否則為 Float32)
tensor_domain – 張量輸入的允許範圍 [low, high)
format – 輸入的預期張量格式(預設為 contiguous)
公共成員
-
std::vector<int64_t> min_shape¶
引擎可接受的最小輸入尺寸。
-
std::vector<int64_t> opt_shape¶
引擎的最優輸入尺寸(針對給定核心最佳化的尺寸,在最小到最大範圍內可接受任何尺寸)。
-
std::vector<int64_t> max_shape¶
引擎可接受的最大輸入尺寸。
-
std::vector<int64_t> shape¶
要饋送到 TensorRT 的輸入形狀,在動態形狀的情況下,-1 將代表可變維度。
-
TensorFormat format¶
輸入的預期張量格式。
-
std::vector<double> tensor_domain¶
張量輸入的預期允許域。
-
inline Input()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