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方式

torch.sparse_csc_tensor

torch.sparse_csc_tensor(ccol_indices, row_indices, values, size=None, *, dtype=None, device=None, pin_memory=False, requires_grad=False, check_invariants=None) Tensor

構造一個 CSC (Compressed Sparse Column) 格式的稀疏張量,在給定的 ccol_indicesrow_indices 位置填充指定的值。CSC 格式的稀疏矩陣乘法運算通常比 COO 格式的稀疏張量運算快。請務必檢視 有關索引資料型別的注意事項

注意

如果未指定 device 引數,則給定 values 和索引張量的裝置必須匹配。但是,如果指定了該引數,則輸入張量將被轉換到指定的裝置,並由此決定構造的稀疏張量的裝置。

引數
  • ccol_indices (array_like) – (B+1) 維陣列,大小為 (*batchsize, ncols + 1)。每個批次的最後一個元素是非零元素的數量。此張量根據給定列的起始位置,編碼了 valuesrow_indices 中的索引。張量中每個後續數字減去前一個數字,表示給定列中的元素數量。

  • row_indices (array_like) – values 中每個元素的行座標。(B+1) 維張量,長度與 values 相同。

  • values (array_list) – 張量的初始值。可以是列表、元組、NumPy ndarray、標量以及其他表示 (1+K) 維張量的型別,其中 K 是稠密維度數。

  • size (list, tuple, torch.Size, optional) – 稀疏張量的大小:(*batchsize, nrows, ncols, *densesize)。如果未提供,大小將被推斷為足以容納所有非零元素的最小大小。

關鍵字引數
  • dtype (torch.dtype, optional) – 返回張量所需的資料型別。預設值:如果為 None,則從 values 推斷資料型別。

  • device (torch.device, optional) – 返回張量所需的裝置。預設值:如果為 None,則使用預設張量型別的當前裝置(參閱 torch.set_default_device())。device 對於 CPU 張量型別將是 CPU,對於 CUDA 張量型別將是當前 CUDA 裝置。

  • pin_memory (布林值, 可選) – 如果設定,返回的張量將被分配到鎖頁(pinned)記憶體中。僅適用於 CPU 張量。預設值:False

  • requires_grad (布林值, 可選) – 如果 autograd 應該記錄返回張量上的操作。預設值:False

  • check_invariants (布林值, 可選) – 是否檢查稀疏張量不變數。預設值:由 torch.sparse.check_sparse_tensor_invariants.is_enabled() 返回的值,初始值為 False。

示例:
>>> ccol_indices = [0, 2, 4]
>>> row_indices = [0, 1, 0, 1]
>>> values = [1, 2, 3, 4]
>>> torch.sparse_csc_tensor(torch.tensor(ccol_indices, dtype=torch.int64),
...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orch.tensor(row_indices, dtype=torch.int64),
...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orch.tensor(values), dtype=torch.double)
tensor(ccol_indices=tensor([0, 2, 4]),
       row_indices=tensor([0, 1, 0, 1]),
       values=tensor([1., 2., 3., 4.]), size=(2, 2), nnz=4,
       dtype=torch.float64, layout=torch.sparse_csc)

文件

訪問 PyTorch 的全面開發者文件

檢視文件

教程

獲取針對初學者和高階開發者的深度教程

檢視教程

資源

查詢開發資源並解答疑問

檢視資源